河南省長垣市位于新鄉市東部的豫魯交界、是黃河由東西走向轉為東北走向的最后一道轉彎處。國土面積1051平方公里,人口88萬。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城市雙修”縣級試點城市、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享有“中國起重機械名城”“中國醫療耗材之都”“中國防腐蝕之都”“中國廚師之鄉”等美譽。
曾經的“差等生”
歷史上的長垣發展條件先天不足,可以用“四無一大”來形容,即:地上無資源、地下無礦藏,區位無優勢、交通無便利,是一個典型的“零資源縣”;“一大”即發展壓力大,背靠黃河“豆腐腰”,全市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在灘區。自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決口改道到1935年的80年間,黃河在長垣境內決口達60余次。其中1933年黃河在河南決口54處,33處在長垣;新中國成立后的1949年、1958年、1976年大洪水,險些造成長垣黃河大堤決口,可謂飽受黃河水患之苦。長垣距離鄭州、新鄉、濮陽、安陽等周邊地級城市均在80公里以上。新中國成立以來,長垣在濮陽、安陽、新鄉等地級市之間,先后經歷了六次行政歸屬變化,1986年才正式歸入新鄉市。上世紀80年代還頂著貧困縣的帽子,是典型的“三類縣”、縣域經濟“差等生”。
那么,曾經的“差等生”是如何實現“逆襲”,成為“示范生”的?長垣市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密碼”是什么?
十年九災的灘區環境塑造了長垣人吃苦、開放、包容、創新的奮斗精神,創造了無中生有、逆襲發展的縣域經濟“長垣現象”。搶抓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把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縣作為目標,長垣因勢而謀、借勢而起、乘勢而上,著力將過去的發展短板打造成發展優勢。
“我2004年來到長垣,在衛華集團干了17年,見證了長垣這個曾經‘差等生’的蝶變。從最初的三畝地成長為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工業起重機制造企業,衛華集團已經走過了32年的風雨?!?月3日,在長垣市衛華集團產業園區,衛華集團總裁俞有飛告訴記者,衛華集團實現銷售收入從2003年2.4億發展到2020年148.77億元,銷售收入是2004年的19倍??梢哉f,衛華的發展之路,就是長垣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生動寫照和典型縮影。
向責任要定力
歷屆長垣領導班子都秉持“不折騰、不懈怠”的工作定力和工作作風,一張藍圖繪到底,把順應經濟規律、產業規律、社會規律的事情一抓到底。
從1980年在《人民日報》刊登全國第一條防腐業務廣告,到2003年規劃建設全國唯一的起重裝備特色產業集聚區,再到2019年榮膺“中國醫療耗材之都”,長垣始終堅持發展產業不動搖,始終堅持抓主導產業不朝三暮四,起重、醫療耗材、建筑防腐三大產業的集聚度、市場占有率、行業影響力均居全國首位。
依托本地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和在外商會,長垣積極引導在外起重、醫療耗材業務精英返鄉興辦實體,完成投資426億元。吸引防腐施工企業總部回遷,打造總部基地。把“大走訪、大宣講、大招商”活動與基層組織建設“五個一批”工程結合起來,建立3723人的鄉土人才庫,邀請198名經濟能人擔任村支部書記,實現了錢回流、業回創、人回轉。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長垣人“九下溫州”學習取經、大興創業之風,到世紀之交堅定引導家族企業規范管理、提質發展;特別是近三年來全市連續巨資獎補企業技術創新,助力企業從小到大、做精做強。2014年到2020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從140家增長到271家,納稅超千萬元的企業從24家增長到85家,納稅超億元的企業達6家。
向人才要活力
長垣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培養企業家的責任感,支持190名企業家擔任縣級以上“兩代表一委員”,為其建言獻策提供渠道。成立青年企業家俱樂部,幫助78名“創二代”“青二代”提升素質能力,實現自主創業或順利接班。打造“百企幫百村”“敬老孝親”“金秋助學”等社會公益品牌,厚植了識大體、敢擔當、講奉獻的長垣企業家精神。
增強外地人才的歸屬感。長垣市成立全國首家外聘高級人才之家俱樂部,主動幫助其融入長垣“朋友圈”。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送上創業資源、福利待遇、社會榮譽“大禮包”。5萬多名“新長垣人”構成了企業創新發展主力軍。
“不少公司都說人才招聘難,我們公司不存在招聘人才難,近年來,公司一直很重視科技創新,成立了駝人醫療器械研究院;重視各類人才的引進,努力為各類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和發展環境?!闭勂鹑瞬耪衅?,駝人醫療集團副董事長李明忠告訴記者。
長垣市培養了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激發新工匠的榮譽感。大力弘揚勞模和工匠精神,先后從技術工人中推選出全國勞模、全省勞模、長垣名師、長垣工匠和最美長垣人等等。組織引導優秀技能人才參加省級、國家級工匠評選,以優秀工匠為核心打造若干專業技能團隊,為長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依托長垣技師學院、長垣烹飪學院,每年培養專業技師2000余人。全市具有職業資格等級的工人達7萬人,占產業工人總數的35%,支撐起了長垣制造、長垣建造的良好口碑。
向創新要動力
堅持以改革創新拓展發展空間。近年來,長垣市委市政府在三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以創新的理念抓創新、以創新的方法抓創新、以創新的制度抓創新,使創新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大力實施“民營立縣、特色興縣”戰略,走出了一條“縣域經濟民營化,民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規?;?,規模經濟外向化”的發展路子,堅持“產業專一、規模擴大、鏈條加長”的戰略導向,保持產業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定位起重裝備、衛材及醫療器械、防腐蝕及建筑新材料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從無到有,逐步培育發展壯大。
大力發展創新經濟。長垣市持續培育創新企業,打造創新平臺,建立創新體系。狠抓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持續提升國家起重機檢測中心、長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長垣國際會展中心等20余個服務平臺;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科技同主導產業融合發展。
以改革提升發展能級。長垣以創新驅動、品牌帶動、標準引領、質量提升、企業上市、人才支撐“六大工程”為抓手,實施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截至2020年9月份,全市累計獲批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332家(項),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00家,獲得省級以上創新成果、自主創新產品、重大專項、科技攻關等200項以上。其中創新型企業包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2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76家、省級創新龍頭企業3家、國家工業品牌示范企業3家、國家質量標桿6家、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認證企業22家、國家綠色工廠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等。創新型平臺包括院士工作站7家、國家認可實驗室1家、起重機械輕量化設計國家研究中心1家等。創新型成果包括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1項、省科技進步獎9項、省專利獎3項等。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296項,專利授權量達9890件,居全省直管縣市第1位。
先后出臺了《長垣縣加強創新驅動促進產業提升發展實施意見》《長垣縣創新發展積分管理細則(修訂)》等文件,具體落實了從創新驅動積分獎勵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從普惠性補助政策到研發費用稅收減免等一系列政策,為企業減負,讓企業大膽創新。近兩年每年直接支持創新主體的獎補資金都達1億元左右,引領各創新主體投入創新資金10億元以上?!笆濉币詠砝塾嫗槠髽I發放科技創新獎勵資金11.68億元,為廣大企業營造穩定持久的政策環境。
蝶變“示范生”
“以防腐產業為例,起源上世紀70年代,經過50余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長垣主導特色產業之一,2019年全市防腐業累計完成產值313億元,繳納稅金16.8億元,納稅貢獻占全市全行業納稅的35%?!遍L垣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鳳麗向記者介紹該市防腐產業的發展狀況。
長垣市起重、醫療耗材、建筑防腐等主導產業的產業集聚度、市場占有率、行業影響力均居全國首位。目前,全市擁有起重機整機生產及配套企業1100多家,門橋式起重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2437家,其中生產企業99家,經營公司2338家,醫療耗材產品覆蓋了全國60%以上的醫院;防腐資質企業605家,產值、利稅和隊伍數量等方面在全國占有份額均達65%以上。
長垣是三善之地、君子之鄉,今天的長垣繼續把君子之風、君子文化發揚光大,特別是去年疫情期間,全市上下不計代價、擴能提產,平均每天供國家調撥醫用防護服上萬套、醫用口罩上百萬只,累計為湖北武漢疫區和省內捐款捐物近1億元,展現了長垣人守望相助、兼濟天下的家國情懷。2020年,長垣堅持戰疫情和促發展“雙線作戰”,抓好工業企業復工復產,保障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供應,按時完成國家1.06億只外科口罩、87.9萬套醫用防護服調撥任務,目前口罩日產能6001.31萬只,防護服日產能9.57萬件,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物資保障。
長垣大力發展人才經濟。引導幫助企業打造創新型團隊、技術型團隊,持續推進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著力培育一批適應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家?!靶l華集團創始人韓憲保和現在企業的領導班子始終秉持‘人才是衛華最寶貴的資源’的用人理念,切實做到‘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組建了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鐵崗為學術帶頭人的600余人科研精英團隊,其中外籍專家6名,教授級高工29名,博士后14名,培養后備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制定特色任職資格體系,開辟行政、技術、財務、人力、營銷等多種晉升通道。公司成立以來,除培養了一大批高級技術人才外,還培養了兩名全國勞動模范?!毙l華集團企業文化部部長宋曉丹向記者介紹公司人才招引情況。
大力發展回歸經濟。改革開放以來,30萬做生意、跑業務的長垣人遍布全國各地,在經商創業、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也為家鄉的發展引入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流、項目流、信息流,構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之源。長垣之所以能夠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實現逆襲,能夠在縣域產業發展當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發展回歸經濟?;貧w經濟引導在外創業的人士回鄉創業,進一步推動業回創、人回轉、錢回流,為長垣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不竭動力。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長垣持續推進總投資60億元的駝人產業新城、總投資26億元的河礦智能制造產業園、總投資30億元的衛華智能裝備產業園等重大專項,把傳統起重裝備制造業做成高端制造業、智能制造業,把建筑防腐業做成新型的建筑防腐行業。做活三產,服務一產、二產價值鏈、服務鏈、創新鏈的打造提升,圍繞現代制造業、現代經濟體系,精準發展一批電子商務產業、現代物流業、生產性服務業。擦亮“賽事之都”“健康之城”品牌,帶動文化、旅游、創意、美食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城市活躍度。
長垣市2020年GDP完成490.17億元,同比增長4.9%,分別高于全省、新鄉全市3.6、1.7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4.08億元,居全省各縣(市)第8位,同比增長12.5%,居全省縣(市)第5位,稅占比達85.1%,居全省縣市第1位。在2020年5月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觀摩評比中位列縣(市)第一位;2020年順利蟬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如今的長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產業之城、活力之城、生態之城、文化之城、智慧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