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京舉行,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并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我們認為本次會議有以下五點值得關注:
宏觀調控仍以穩增長為重心,力爭明年經濟有一定回升。本次會議共有4位新進常委出席,代表了下一屆班子的經濟工作方向。相比于此前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本次會議對2023年宏觀經濟的定調更積極,會議指出“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表明來年工作重點將從疫情防控徹底轉向經濟增長。為了實現經濟回升的目標,會議指出明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將“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我們認為明年的GDP增長目標可能會設置在5%左右,當前雖然仍處在疫情政策全面放松的過渡期,11月及12月的各項宏觀經濟指標或依然偏弱,但明年二季度及之后宏觀經濟將進入新的穩態,特別是消費及服務業將迎來較大的修復空間。從宏觀政策工具上來看,我們認為今年加大運用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或將延續使用,準財政政策不僅在支持基建領域取得了顯著效果,而且有利于財政政策與金融、貨幣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進一步發揮“功能性”財政的作用。
防風險依然是底線,不應期待大水漫灌式的無底線刺激。雖然本次會議對宏觀經濟的定調更為積極,但在提出“三穩”目標之后仍強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從本次會議描述來看,穩地產是防風險的重點內容之一。根據中誠信國際的統計,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房地產領域的債務規模已經攀升至56.34萬億元,占GDP規模接近50%, 當前房地產市場深度下滑不僅直接加大居民財富縮水壓力及房地產上下游企業的經營風險,還會帶來金融風險在銀行體系內的交叉傳導,并帶來地方財政收入尤其是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大幅縮水壓力。因此化解房地產領域的債務風險和次生風險依然是防風險的重點工作之一,保交樓的民生底線與不走高杠桿老路的風險底線將貫穿明年房地產工作的始終。同時,本次會議還提出“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并專門講到“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要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我們認為,疫情以來地方政府顯性債務壓力已經有所凸顯,明年對于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防范不會放松,宏觀政策仍會堅持精準性和有效性,不會對地方政府投資形成盲目刺激,新增專項債規模的擴張幅度或將相對有限。此外,我們認為來年宏觀杠桿結構存在一定調整和優化空間,在保持宏觀杠桿率總體穩定可控的基礎上,中央加杠桿在刺激消費、支持投資等領域發揮作用仍有一定空間。
對于房地產的表述更加正面積極,穩地產依然是明年的重要任務。回顧2017年以來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次會議對于房地產的表達更為積極,比如2018年至2021年連續四年的經濟工作會議皆是將房地產作為民生問題的一部分予以闡釋的,即認為房產泡沫影響到了民生改善。本次會議則提出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對于房地產的表達顯然變得更為正面。我們認為,2020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調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超調”,加大了居民、企業及政府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收縮壓力,也對經濟與金融的平穩運行帶來了干擾。雖然關于房地產的因城施策、“三支箭”等融資支持先后落地,但或主要惠及行業頭部企業,部分中小房企的現金流壓力或仍然持續;同時疫情“疤痕效應”影響下居民部門謹慎性動機上升、購房意愿不足依然帶來房地產投資與銷售增速的大幅下滑,房地產市場硬著陸的風險并未完全消除,建議明年著重從需求端入手,通過進一步放松限購限貸、降低抵押貸款利率等措施加大穩定房市力度。
經濟供給側更加突出補短板,需求側擴內需更加注重刺激消費。在經濟供給側方面,本次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增加多元供給”。我們認為,未來一段時期的產業政策將著力于支持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的研發與生產,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以及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領域將獲得更大的產業發展機會,教育、養老及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相關的民生短板行業也需要增加高質量供給。需求側方面,本次會議明確提出“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著力消除制約居民消費的不利因素”。我們認為,傳統增長模式之下更多是通過投資拉動經濟,消費的提振往往需要經歷從企業再傳導到居民的過程,疫情沖擊嚴重影響了居民部門的消費意愿和消費信心,提振消費的緊迫性也超過往常。因此我們建議,應在刺激消費領域加大政策力度、補上政策短板,借鑒其他國家的相關經驗,通過直接向居民部門發放現金,以及為汽車、家電等大類消費品提供優惠及補貼等措施落實消費刺激政策。
民營經濟在經濟修復及穩定信心層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次會議再次提出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表明了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疫情沖擊對于民營經濟的影響更大,而民營經濟修復是穩定就業和穩定預期的關鍵,本次會議提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并要求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我們認為,當前內生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與民間投資不足是宏觀政策未能發揮效能的重要堵點之一,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提振企業家精神有利于改善社會心理預期,促進實現經濟供需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