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2023年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從主要經濟指標看,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增速較今年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企業效益加快恢復。其中,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營業收入、利潤均實現由負轉正。
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3%,增速高于制造業投資5.1個百分點。我國加快新產品新行業新業態培育,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實現高速增長,造船業三大指標繼續全球領跑。此外,我國已建設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前三季度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企穩回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今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保持一定韌性,產業運行企穩回升。
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我國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增速較上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在產品產量方面,1至9月,我國手機產量10.9億臺,同比增長0.8%。太陽能電池產量384吉瓦,同比增長63.2%。此外,部分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品出口逆勢增長。今年以來,電視機出口向好,1至9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5.1%。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依然保持增長態勢,1至9月,出口金額同比分別增長48%、5.1%。
下一步,我國還將進一步發揮投資拉動作用,重點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鋰離子電池等重點項目。
信息通信業加速賦能 已融入45個經濟大類
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離不開信息通信業的賦能。2023年以來,我國信息通信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賦能作用穩步顯現。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應用突破,已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賦能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50家,連接設備近9000萬臺(套)。據調查,85%的受調查企業生產效率明顯提升,產線時間縮短20%。
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與教育、醫療等領域深度融合,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明顯改善。“5G+智慧教育”試點項目達109個,數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超過60%。超高清視頻、數字渲染、全息互動等數字技術加速滲透,廣泛應用于賽事直播、文體旅游等領域。下一步,我國將加速釋放應用賦能效應。
我國5G應用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2023年是《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在10月20日的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共出臺相關政策舉措900余個,我國5G應用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截至2023年9月底,我國5G基站總數達318.9萬個,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22.6個。超90%的5G基站實現共建共享,5G網絡加快向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
5G賦能作用不斷凸顯。5G行業應用已融入67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案例數超9.4萬個。5G在工業、礦業、電力、港口等垂直行業應用廣泛復制,助力企業提質、降本、增效。
截至2023年9月底,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達42%,為推動全球5G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我國加快人工智能產業賦能實體經濟
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我國正加快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更好賦能發展實體經濟。
據介紹,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技術創新快、應用滲透強、國際競爭激烈等特點,正加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深刻改變制造業生產模式和經濟形態,展現出強大的賦能效應。
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增長,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智能芯片、開發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云算、智算、超算等協同發展,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下一步,我國將夯實人工智能技術底座,著力推動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礎性原創性的技術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釋放數據價值,強化“根”技術研發。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