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闭缌暯娇倳浰裕骸吧顝牟痪祛櫼蜓嘏f、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新的人們?!?/span>
衛華股份副總工程師周強,入職21年來,深耕衛華技術創新發展之路。敢于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帶領團隊不畏挫折、敢于試錯,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見證了衛華在技術創新領域,從“跟跑者”變為“并跑者”,再到如今的“領跑者”。
01 創新 是跟跑者的突破
2000年8月,周強辭去某國企動力科副科長的職務,滿懷激情和抱負加入成長中的衛華,任技術部電氣設計員。初入衛華,周強對起重機產品一無所知,甚至單純地以為“葫蘆”是一種食物。彼時衛華技術部只有十余名員工,而負責電氣方面的設計師僅有他一人。
正常情況下技術系統主要負責指導生產,但由于當時衛華技術研發水平相對薄弱,因此接到訂單后一般由班組長帶領員工憑經驗開展制作,完工后技術人員對產品進行逐一測量后畫出圖紙,供客戶參考使用。技術系統與生產系統完全屬于本末倒置的狀態。
“連基礎的技術資料都不完整,想要快速了解起重機產品、迅速投入設計工作,只有下車間實地考察?!敝軓婇_始了漫長的起重機探索之路。
連續一年來,周強一上班就駐扎到生產車間,細心了解產品知識,認真做好記錄。每完工一臺產品,他便逐一測量并畫出圖紙。日復一日,圖紙堆成了“小山”,起重機產品的知識也了解得越來越透徹。
他不再局限于根據產品測量結果出圖紙,而是利用扎實的專業基礎對圖紙進行深入研究,發現不合理甚至錯誤的地方便在圖紙上進行修改。
2002年,衛華第一張未根據成品測量的技術圖紙由周強自主設計問世,打破了公司以往“先生產再畫圖”的本末倒置狀態,正式開啟技術指導生產的規范流程。
同年,周強針對起重產品提升控制特性差,故障率及成本較高的問題對設計圖紙進行了相關優化,妥善處理了問題。
02 創新 是“并跑者”的奮進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在市場競爭中時刻保持危機感的韓紅安董事長用發展的眼光謀劃布局,提出要打造國內領先的具有衛華核心技術的電動葫蘆,打造衛華新的增長點。
技術系統立即行動,周強帶領團隊對電動葫蘆控制電路進行研發。明確研發方向后,團隊通過查閱資料,并參考國際知名品牌的葫蘆控制器原理,開始了長達兩年的研發工作。
整個研發過程中,從復雜的電路設計、上萬行代碼編寫,周強帶領團隊不斷嘗試,總結經驗教訓。
在周強帶領團隊設計完成后接通電源,電路板卻瞬間燒壞了。周強翻閱了大量資料,卻始終找不到原因。
“那段時間沒胃口吃飯,睡覺也睡不香,甚至連做夢的時候還在想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敝軓娬{侃道。
終于,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周強發現在接通電源時,控制電路的芯片還未初始化完成,處于隨機狀態,此時接通電源電流十分不穩定,因此便造成電路板燒壞。
查到原因后,周強喜出望外,立即針對問題詳細分析,最終通過阻斷外圍上電硬件,妥善解決了問題。
終于,由周強團隊設計研發的具有衛華核心技術的控制模塊成功投入使用,該控制模塊具有防搖擺、防歪拉斜吊、安全監控等綜合保護功能,其運行狀態可接入衛華大數據中心,全面實現起重機控制及保護功能,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為公司帶來了持久的附加值收益。
全新一代鋼絲繩電動葫蘆問世
2012年,衛華聯合武漢理工大學承接了“國家863計劃”——新型智能化大型抓斗挖泥船關鍵技術研究。
為攻克大型抓斗挖泥船變頻器控制技術難題,周強和武漢理工大學技術團隊夜以繼日的開始了調研,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收集了大量資料,最終發現國際某知名企業的某個特性控制精度高,相位誤差極低,但此技術之前僅僅用在限定領域,功率相對較小。
能否將此技術應用到挖泥船設計中呢?
在集團總裁俞有飛的大力支持下,技術研發團隊經過深入探索、多方求證,成功將該技術運用到挖泥船設計中,突破了交流變航驅動控制應用于大型挖泥裝備的關鍵技術。
由于在疏通航道時要以最高點為準,向下保留2-3米安全高度,因此為保證挖泥船的作業效率,需要保證挖泥船每次作業都保持平挖狀態。
起初設計的平挖控制器需要進行多項設置才能達到平挖效果,操作復雜且穩定性差。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周強與技術研發團隊大膽嘗試、奮力攻關,深入研究平挖原理,根據大數據算法編制出新的平挖程序,使得挖泥船運行更加高效穩定。
“國家863計劃”新型智能化大型抓斗挖泥船的順利投產,標志著我國成功打破了國際少數公司的大型挖泥裝備市場壟斷及技術專利壁壘,也標志著衛華的技術創新水平達到了新高度。
03 創新,是領跑者的底氣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眲撔戮袷侵腥A民族最鮮明的稟賦。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
據統計,目前衛華在起重方面所擁有的專利數量位于行業首位,衛華已然從“跟跑者”變為“領跑者”。
但周強深知,衛華的技術在發展,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技術也在發展,要想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必須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已成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主攻方向。周強敏銳地察覺到智能化無疑是起重機械發展的必然趨勢。
基于此,周強帶領團隊開始了衛華智能化產品的創新研發之路。
打通智能控制第一環就是要解決產品信息感知問題,通俗講就是為起重機裝上“眼睛”。研發之初,周強首先考慮利用雷達進行物料檢測,但由于雷達只能識別動態物體,對處于靜態條件下的物體無法感知,此方案只得淘汰。
隨后,研發團隊嘗試使用機器視覺,即攝像頭。經試驗,運用機器視覺的控制器白天在室內可正常使用,晚上光線較差時運用輔助照明也可滿足使用要求,本以為信息感知問題即將迎刃而解時,研發團隊發現當起重機白天在室外作業時,由于太陽直射光線太強,導致機器視覺圖像質量非常差,無法滿足作業要求,第二方案再次宣告失敗。
正當研發團隊一籌莫展時,周強偶然了解到激光識別可利用紅外感知系統,環境適應性非常強,能夠有效規避掉攝像頭的弊端。
“那么激光識別是不是也可以運用到起重機上呢?”本著“率先發展、敢為人先” 的創新精神,周強查閱了大量資料,經過詳細分析論證,研發團隊將激光物料識別系統運用到起重產品中。經過最終評估證明,工業起重機中運用激光識別系統更加可靠穩定,物料抓取更為精準,抗干擾能力更強。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由周強團隊設計研發的激光物料識別系統成功解決了智能控制的中的首要環節,為智能化起重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該系統已成功應用到衛華全自動垃圾處理起重機等產品中。結合衛華的高標準電路設計、穩定性工藝條件、高精度算法等領先技術,產品一經問世,便迅速占領細分行業市場,讓起重機械成為“物料搬運機器人”,助力衛華從自動化向智能化邁進。
“目前市面上智能化識別系統剛剛起步,未來,激光物料識別系統將會隨著智能化產品市場不斷擴大而增加需求量,對于衛華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同時,作為起重行業的龍頭企業,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是技術團隊的底氣,更是衛華引領和促進重型機械行業發展的使命?!敝軓娙缡钦f。
“國家863計劃”大型挖泥船、NR葫蘆嵌入式控制器、ASW系統、激光物料識別……周強在技術創新領域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就,談及在衛華20余年的技術創新之路,他表示,“現在還沒有到回顧的時候,我今年51歲,但我認為不管從精力、體力、創新能力各方面來說,自己仍然是一個熱血沸騰的少年,依然激情滿滿、干勁十足,我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下一步我要再做哪些東西能讓衛華更超前,更好的引領行業發展?!?/span>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在“領跑”路上,衛華高度重視集聚創新人才,設立創新基金和容錯機制,在全公司大力營造勇于創新、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而像周強一樣不畏挫折、敢于試錯、迎難而上的技術團隊也不負眾望,讓每一粒創新種子在衛華開花結果,跑出了創新“加速度”,為衛華高質量發展提供著強大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