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今年是華瑞杰來到衛華的第二十個年頭了,人生過半的時光都在這里度過。起于微末,發于華枝,從一名小小學徒成長為小車二班的“頂梁柱”,華瑞杰秉承著“干一行愛一行,要干就干好”的心態,攻堅克難,任何問題到他手上沒有解決不了的,是領導眼里的“放心人”,也是實打實的難題“克星”。
工作中的華瑞杰
作為班組內一員“老將”,華瑞杰最能深刻體會到近些年設備更新換代帶來的便利,在林林總總的新式設備中,最讓華瑞杰驕傲的便是這臺大型卷筒銑鉆專機,他當初可出了不少力。
就在去年,一臺加工卷筒的“老伙計”要“退休”了,那臺老式機床有些年頭了,原先是由小二班組裝的,外表粗糙,使用不便,加工卷筒時,需要兩個人共同配合,操作費時費力,使用過程中極易發生意外事故。
伴隨著制造能力的提升,落后的設備成為衛華產品品質蝶變的掣肘。公司要求,這類落伍的機床必須淘汰掉,同時自主設計一款效率更高的工裝。
這項任務由工藝部牽頭主導設計,組裝的任務依舊落到了小二班的頭上。班長頭一個想到華瑞杰,知道內情的他還給華瑞杰打了“預防針”,“瑞杰,這活兒不好干,你得多費心?!?/p>
華瑞杰心中不解,裝配一個工裝能難到哪兒?疑惑盤桓在心頭,等到了正式動手裝配這天,華瑞杰才揭開了“廬山真面目”——這活兒壓根無從下手啊。
為了降低成本,許多部件沒有進行整機的采購,而是選擇分開購買,彼此并不配套,無數不同品牌、不同尺寸的配件要安裝在公司原有的鉆臺上,難度大大升級,會裝配只是一方面,還要盡可能調整尺寸使他們彼此適配。
面對著一團糟的局面,華瑞杰在短暫的迷茫過后迅速收拾心情,不管什么問題總要邁出第一步。
他以舊鉆臺為基礎,對照圖紙,按照過往經驗規劃出裝配的順序,從易到難,一個個零件往上填充,大小不合適就打磨切割,焊接補充,車間里能就地取材就把某些不適配的零件換掉,雖然進度緩慢但是過程大體順利,唯有齒輪箱無法進行固定這個問題讓華瑞杰格外頭疼。
齒輪箱與鉆臺尺寸不匹配,實在固定不住,思前想后,華瑞杰干脆暫停裝配工作,自行動手設計并制作了一個支架,完美支撐起齒輪箱,將其與鉆臺立柱緊密固定到一起。
一路磕磕絆絆,華瑞杰最終不負使命,將這臺大型卷筒銑鉆專機裝配完成。自此,大部分大中小型的卷筒都可以在此加工,工作效率提升了50%。
華瑞杰裝配的大型卷筒銑鉆專機
能成長為班組的精英骨干,除了衛華提供的平臺,華瑞杰自身求知若渴的心態更是難能可貴,他正是靠這份品質點滴積累經驗,茁壯成長。
去年,華瑞杰接到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主導一臺可變高自行轉載設備的小車生產工作,作為世界首臺套產品,其重要程度非同一般。之前整個公司都沒有相關的制作經驗,不出所料,這項任務又落到華瑞杰頭上。
華瑞杰臨危受命,在專業領域披荊斬棘多年的他信心滿滿接下這項任務,但是層出不窮的難題,卻使他頻頻對自己產生質疑。
這臺產品的構造與以往的產品大不相同,以往產品的蓋板、腹板等結構清晰明確,這臺產品是用無數小塊鋼板拼接而成的,有圖紙的輔助,華瑞杰雖然能勉強進行裝配,但是云里霧里,圖紙顯示的信息幾乎顛覆了他多年裝配認知,他仿佛一下子變成了對技術一竅不通的新學徒:
“這塊板不該在這啊?!?/p>
“這個結構咋能這么裝呢?設計錯了吧?!?/p>
百思不得其解,華瑞杰也不鉆牛角尖,主動對外尋求幫助,秉承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他干脆成了技術中心的???,所有不明白的地方,一處一處問,什么時候連帶著設計原理一塊弄明白,什么時候才回班組下手裝配。除此之外,華瑞杰深知做好一項工作不可能光靠個人的力量,他主動將“學習成果”與工友們共享,在其他人遇到問題時盡力解答,保障工作快速高質量的完成。
華瑞杰幫助工友解決問題
一人提升,全班進步。能夠有今天的成長,華瑞杰十分感激公司提供的發展平臺和“師帶徒”培養模式。入職時,他向前輩學習,如今作為師父的他,始終保持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不遺余力培養新人。
華瑞杰帶徒認真負責,對徒弟關懷備至,針對每個人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對性格活潑,樂于主動詢問請教的徒弟有問必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性格內向,不善于向別人求助的徒弟給予更多的關照,時常監督查看,主動給予指導。小二班焊工、裝配、調試等各領域的專業骨干,華瑞杰均有培養,使技術傳承后繼有人,他鼓勵徒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在工作中多思考,不斷鉆研技術,加強經驗反饋、技術總結,持續優化改進。
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需要扛得起、頂得上、靠得住的一線骨干。華瑞杰憑借過硬的技術、專注的作風,出色完成多項急、難、險、重生產任務。磨礪二十載,不斷求索,技藝專精,他用堅守與實干讓重大項目從“艱難尋路”駛向“發展快車道”,帶領衛華技術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