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尚是衛華集團子公司單梁六班的一名焊工。
15年前,他走進衛華,從一個焊工“萌新”一路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焊匠”,身上留下了衛華人獨有的“烙印”。
15年后,他開始走出衛華,用精湛的技術贏得了一片掌聲,也讓衛華走進了更多人的心中。
他不善言辭,卻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張新尚在生產車間
去年12月份,公司接到一個高精度自動化起重機項目訂單,要求年前交付。
按照正常生產節奏和流程,這屬于再正常不過的一個普通訂單??山拥脚晒魏?,張新尚發現遠沒有想的那么簡單:產品屬于非標產品,尺寸和結構都與以往不一樣,首次制作,沒有經驗可借鑒。
非標產品的生產周期遠高于標準化產品,為了能保證按時交付,按照圖紙要求,張新尚提出將產品分段同時加工的方案,以節省時間。
在生產班組的通力合作下,一周時間便完成了下料、焊接、扣蓋板等五道工序,有條不紊的生產節奏讓張新尚緊繃的神經有些許緩解,但隨即又焦灼起來。
問題出在匯裝工序:螺栓孔錯位,導入軌道高低不平,無法匯裝。這對于誤差要求在2mm內的高精度訂單,是一項不可能的挑戰。
張新尚心急如焚,立刻協調技術、工藝、質量一起商討解決方案,經過多輪激烈商討,最終確定采用局部加工的方法:用鏜銑工藝解決錯位和不平問題。
為了按時完成任務,張新尚帶領班組同事加班加點的趕制產品,連續好幾天都忙至深夜。此時臨近年關,公司即將放假,大家心里都有些躁動。為了能讓同事更加專注,張新尚每天早早來到車間,將生產前的物料吊裝到位,以保證同事們一上班就能開工。
臘月二十六,是產品收尾的最后一天,在最緊要的關頭,張新尚卻接到了廠區停電的通知。
這讓本就艱難的情況雪上加霜,但張新尚沒有絲毫退縮,也沒有絲毫遲疑,而是果斷地迎難而上。他立刻通知班組同事,協調叉車替代天車吊運,無法吊運的小部件就用人力搬運。為了保證精度,需要裝配的關鍵零部件,他會一一再進行自檢。關鍵尺寸的匯裝,他將匯裝后數據參數與圖紙對比,哪怕相差分毫,也會重新修整,以便確保尺寸的精準,甚至還不斷的提醒質檢員,一定要嚴格檢驗和管控。
就這樣,從清晨到夜晚,張新尚和班組同事幾乎沒有停歇,一點一點的將所有問題全部處理完畢后,才放心的回去。
張新尚在審閱派工單
在參與一個出口馬來西亞門機項目過程中,面對工期緊,任務重,僅僅20天生產周期的挑戰,張新尚再次頂住了壓力,高質量完成了產品制作。
仔細審圖紙之后,張新尚了解到訂單為42m長的龍門花架及承軌梁制作,此時他面臨三個難題:一是主梁接頭鉆孔直徑過大,沒有加工設備。二是主梁的矩形管斜切工序工裝無法一次成型,滿足不了工藝要求。三是首次承接承軌梁的制作,毫無經驗。
沒有加工工裝,張新尚就積極協調其他子公司的工裝。矩形管沒有一次斜切成型設備,就借調其他子公司的加工機床。設備到位后,張新尚不離左右,時刻關注著加工進度和加工精度,以確保產品品質。
承軌梁最大的難題是避免出現啃軌、噪音大的現象,張新尚就與同事一遍又一遍的探討,不斷的鉆研圖紙和加工工藝,日夜守著它,為了確保承軌梁道軌面的加工精度,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他都會準時去“監工”,不斷的與加工師傅探討最優的加工工藝方法,以保證承軌梁滿足工況要求。
當主梁支腿進行到刷漆工序時,客戶突然提出匯裝要求。但產品超過了35t,沒法在生產工序進行,此時主梁支腿已經進行刷漆工序,也不能吊運車間匯裝。
張新尚第一時間下達了技術變更通知單,豐富的生產經驗此時也派上了用場,他很快提出連接法蘭試裝法,即通過用連接法蘭分別在主梁和支腿處試裝,來判定兩個大部件是否合適,既滿足了客戶的要求,也解決了支腿部件無法吊運的難題。
張新尚進行焊接工作
日常工作中,張新尚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結合車間實際生產情況,先后提出匯裝端梁工裝、匯法蘭工裝、U型爬梯折彎工裝,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產品質量。
工作之余,張新尚還特別注重學習提升,利用閑暇時間學完多門“網課”,先后考取了“高級焊工證”“中國船級社焊工”等證書。2022年底,在長垣市人民政府舉辦的“長垣市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張新尚代表衛華參賽,勇奪焊工項目第一名,被授予了“長垣市技術能手”稱號。